空气质量改善,协同应对是关键
2017年03月9日,北京—— 对于生活在北方,尤其是京津冀地区的人们来说,每年冬天的雾霾总是挥之不去。2017年1月初,一场持续近一周的“跨年霾”席卷了华北大部分地区。春节过后,虽然爆发频率和严重程度有所缓减,但雾霾仍是频频出现。华北大部分地区,概莫能外。
鉴于大气污染对生产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,近几年大气污染治理成了热门话题。在治理过程中,雾霾治理的复杂与艰巨也日益凸现。京津冀及周边六省市,国土面积只占全国面积的7.2%,却消耗了全国33%的煤炭,单位国土面积排放强度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倍。燃煤机组占全国的27%,机动车保有量占全国的28%,还有大量排放挥发性有机物、氮氧化物的化工产业。
更大的压力还在于,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煤炭使用的主导地位,这让诸多减排措施难以开展。另一方面,发展的不平衡,环境治理水平的参差不齐,也使治霾效果在一定意义上打了折扣。2017年是大气“国十条”的收官之年,如何实施治霾策略,使雾霾治理达到新的高度?
山西蓝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负责人认为:2017年,雾霾治理工作应上升到新的高度,关键是要协同应对。
对此,该技术中心负责人解释说,从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的《京津冀雾霾治理政策评估报告》(以下简称“报告”)中可以看出,2013年到2016年,京津冀地区的PM2.5年均浓度明显下降,这说明空气质量有所改善。但是,这个改善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“天帮忙”,即风吹雾霾散。“人努力”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,但效果看起来却并不明显。这要引起我们的思考,为什么治霾“保卫战”打了这么久,却还是效果平平?其实这并不难理解,原因大概有两个方面:一方面是因为公众对快速解决雾霾污染问题有着强烈的预期,预期目标达不到,雾霾治理效果看起来就会大打折扣;另一方面是因为雾霾治理要牵涉到很多方面,现有的治霾手段还很难支撑起更全面的治霾工程。很显然,第二个原因是最根本的因素。
那么,2017年的治霾工作,如何从更深的层次展开呢?该技术中心的负责人认为,解决的有效途径是要协同应对。所谓协同应对,是指雾霾在雾霾高发的北方,各地区应该在治霾目标上协同配合。这样,可以防止大气污染的区域传播,更好更快地改善大气。具体来说,要实现协同治理,各地可尽快建立起更符合本地情况的更精细化的治霾清单,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空气质量达标工作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用煤大户,对于减排效果良好的锅炉产品,各地位要尽快推广普及等。总而言之,各地携手并进,空气质量才能尽快改善。